油墨應努力降低VOCs的排放值 兼談VOCs排放收費問題
時間:2016-08-05 來源:
對印刷業而言,2015年最大的震蕩除了大氣候持續不佳帶來的經營困難外,就是向印刷業開征VOCs(揮發性有機物)排污費,因為這客觀上又將推高生產成本,而且是在企業相對困難缺乏消化能力的時分。也就是在這段時間,甚至有媒體不顧事實地把印刷列入到重污染高能耗的行列,拒讓行業職工參加市里的技能大賽;對從事苯胺油墨的凹印、絲印等四類印刷員工實行落戶倒扣分辦法,把印刷當作了污染環境的罪魁禍首。為此,不由得為行業的發展前景擔憂。
盡管如此,有一點確鑿無疑,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是印刷人義不容辭的責任,所以在積極向有關部門做申辯的同時,努力在節能、減排、增效上做文章是所有與印刷生產相關聯行業的工作重心所在,在印刷生產中占據著重要位置的油墨行業理應當仁不讓。
油墨是印刷生產中的基本材料
紙張與油墨歷來是印刷生產的兩項最基本材料,伴隨著改革開放,中國造紙業與油墨生產業發展迅猛,2008年,中國以年產紙張7980萬噸的量一舉超越美國的7960萬噸,成為全球第一紙張生產大國;2010年,我國又以年產油墨58.99萬噸的量超越德國、日本,雄踞世界第二。實事求是地說,在全球經濟低迷與互聯網對內容印刷業構成嚴重沖擊的情況下,這二個行業的產能同樣是過剩,國家提出的"去產能"、"補短板"的要求也是對造紙業與油墨生產業的工作要求。
我國油墨生產的現狀是否可以用三句話來歸納:普通墨的產量占據生產總量的絕對多數;膠、凹印墨的產量占據著生產總量的絕對多數;在國內建廠的外資油墨生產企業其高端墨的產量占據著生產總量的絕對多數。換句話說,在油墨生產上內資企業還是以模仿與適度的改進居多,創新偏少,在高端墨上的突破不夠,在研發上同樣缺乏足夠的投入。
如是說,決非是否定數十年來我國在油墨生產領域取得的成績與進步,而是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應該清醒地看到不足。何況存在上述情況也有可理解的一面,那就是企業畢竟以生存為第一需要,在缺乏自主特色產品、競爭又日趨加劇、利潤在逐年減薄的背景下,大力度投入研發資金確實讓企業感到力不從心。
面對環保部門提出的降低油墨使用中的VOCs排放要求,對所有的油墨制造企業幾乎都是一個新課題,即使是信誓旦旦說自己企業產品的排放量極低的生產廠家,又是否能拿出得到政府有關部門認可的批文,對印刷企業使用該產品能夠獲準少繳排污費用,這真還難說。是欸非欸,筆者愿意接受業內人士的評述。
向印刷企業征收排高額污費盡管難說合理 但畢竟不以企業的意志為轉移
為了減少霧霾對環境的影響,政府試行開征VOCs排放費,這是利國利民之舉。但把印刷列入先行單位就值得思量,因為印刷業的工業增加值(GDP)在整個國家的GDP中占比也就是在0.46%(2011年)到0.42%(2013年)之間,并不突出,影響有限。而且,印刷在改革開放后的相當一段時間里也曾被定性為綠色工業、都市型工業,因此得到長足發展。在2013年11月召開的綠色印刷推進會上,與會的國家環保部副司長也明確指出"印刷行業污染總體上不是大戶,但也會在生產過程中排放VOC,主要集中在溶劑型油墨揮發造成揮發性有機污染,揮發性量在13.4%"。言猶在耳又豈可說變即變?一下就成為治理的重點。但是換一個角度,司長的講話把溶劑型油墨放在了"造成揮發性有機污染"的主角位置,于是減少油墨生產與使用過程中的VOCs排放也就成了油墨制造業首屈一指的任務。
對于印刷人來說,心猶不甘的是:幾乎所有人都知曉煙草燃燒過程中釋放出的尼古丁對吸煙人和周邊的被動吸煙者構成危害,但煙草并未成為治理的重點,以至2016年2月1日出版的《報刊文摘》在摘登1月27日《北京晨報》公布的2015年中國控煙觀察民間視角報告時使用的標題就是:《控煙三年煙民不降反增 中國戒煙成功率僅14.4%》,報告指出:"最近五年中,我國煙民反而增加了1330萬"。就這二者而言,在環境治理中究竟應該是孰輕孰重豈不一目了然?
必須明白的是,時至今日,印刷人胸中存有再大的憋屈與怨氣也無濟于事,重要的是在就征收方案的合理性作爭辯的同時,必須更多地從社會責任角度出發加強自身的治理工作。當然,他們主張從源頭抓起,希望印刷的重要材料之一——油墨生產企業能夠加強研發,提供的油墨在揮發性有機物排放上不斷地有所降低,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也減少印刷企業可能因此要向政府交付的排放費用,扭轉現在多數企業因生產成本不斷上升導致的生存困境。
(本文轉自科印網)